每頁筆數

書名 章節 搜尋
排序
NO. 編號 書名 章節 中文版 日文版
1 0556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隸書書寫起來,要比古文字方便得多。由古文字變為隸書,應該看作漢字形體上最重要的一次簡化。從表面上看,楷書對隸書的改變似乎不大。但是楷書的筆畫書寫起來比隸書更加方便,所以由隸變楷也是一次重要的簡化。P.42(中文頁碼:0042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5)
2 0541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當時,在上層統治階級的政治和社會生活裏,文字已經使用得相當廣泛,為他們服務的史官一類人的書寫技巧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。從這些方面看,商代後期跟漢字脫離原始文字階段而形成完整文字體系的時代,應該已經有一段距離了。(42)P.40(中文頁碼:0040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3)
3 0554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由象形變為不象形,是字體演變過程中最容易覺察到的變化。在整個古文字階段裏,漢字的象形程度在不斷降低。古文字所使用的字符,本來大都很像圖形。古人為了書寫的方便,把它們逐漸改變成用比較平直的線條構成的、象形程度較低的符號。這可以稱為「線條化」。P.41(中文頁碼:0041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4)
4 0568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漢字裏有大量加旁字,但是大部分加旁字跟未加偏旁的原字都分化成了兩個字,第二章裏舉過的由「尚羊」分化出来的「徜徉」、由「吳公」分化出來的「蜈蚣」、由「倉庚」分化出來的「鶬鶊」等字就是例子。像上面舉過的「鳳」、「淵」、「鉞」等字那樣的、用法跟原字毫無區別的加旁字,為數並不太多(「𣶒」和「戊」在古代說不定也有過為「淵」和「鉞」所沒有的假借用法)。P.43(中文頁碼:0043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6)
5 0552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從形體上看,漢字主要經歷了由繁到簡的變化。這種變化表現在字體和字形兩方面。字形的變化指一個個字的外形的變化。字體的變化則指文字在字形特點和書寫風格上的總的變化,而且通常是指較明顯較巨大的變化而言的。當然,這兩方面的變化往往是交織在一起而難以截然劃分的。P.41(中文頁碼:0041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4)
6 0551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(二)漢字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變化 即使只從商代後期算起,漢字也已經有三千三百年左右的歷史了。在這段很長的時間裏,漢字的意音文字的本質沒有改變,但是無論在形體上或結構上,都發生了一些很重要的變化。P.41(中文頁碼:0041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4)
7 0550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納西原始文字在過去是由納西族的「東巴」(巫師)掌握的,所以也叫東巴文。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內容比較豐富的成批古漢字資料裏,時代最早的是與占と有關的甲骨文,它們大概也出自當時的巫、史之手。歷史悠久的倉頡造字的傳說,也許並沒有真實的歷史根據。但是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,把史官踉造字聯繫在一起,還是有一些道理的。P.41(中文頁碼:0041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4)
8 0549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原始漢字在原始社會晚期開始出現的時候,是勞動人民的創造。但是,「文字在人民間萌芽,後來卻一定為特權者所收攬」(魯迅《門外文談》)。進入階級社會之後,在漢字由原始文字發展成完整的文字體弟的過程裏,起主要作用的大概就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巫、史一類人了。P.41(中文頁碼:0041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4)
9 0548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有的學者主張漢字形成於夏初。(43)由於大家都缺乏確鏊的證據,究竟誰是誰非,只有留待發現有關的新資料以後再去判斷了。還有學者認為「中國象形文字出於商代後期(盤庚、武丁以後)的と人集團」。(44)這未免把漢字形成的時間估計得過晚了。P.40(中文頁碼:0040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4)
10 0547 文字學概要 3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夏王朝有完整的世系流傳下來這件事,就是原始文字有了巨大改進的反映。漢字大概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,在夏商之際(約在前十七世紀前後)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的。P.40(中文頁碼:0040) ***隱藏***(日文頁碼:0043)

[ 第一頁 ] [ 上一頁 ] [ 下一頁 ] [ 最終頁 ]

第 2 頁 / 共 251 頁  (計 2506 筆)

 

造形藝術與資訊處理技術研究中心
The Plastic Arts & Data Processing Research Center
說文解字文本綜合檢索